29个老旧小区迎蝶变 近1.5万户居民乐享“和美居”
□记者 汪潜
“路面平了,墙面新了,连心情都跟着敞亮了!”走进高新区(弋江区)改造一新的小康花园,居民周文龙指着家园的新貌,脸上满是笑意。
这份洋溢在脸上的幸福,正是高新区(弋江区)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最生动的注脚。
然而一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建于上世纪的小康花园,与许多城市“老破小”一样,饱受设施老化、环境杂乱、停车艰难等问题的困扰,居民们的改善意愿十分迫切。
转机随着高新区(弋江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全面推进而到来。
“改造伊始,我们就确立了‘共同缔造’的原则。”三山街道三华社区党委书记姚先群介绍,社区牵头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并建立“居民代表全程参与”机制,确保改造工程听民声、顺民意。
从方案设计到工程监督,每个环节都有居民的身影。党支部先后组织24场“邻里议事会”,收集建议132条。社区党员和热心居民还自发组成“邻里帮帮团”,成功化解施工矛盾26起;几位退休工程师主动担任“居民监理”,提出的28条合理化建议,不仅优化了方案,更为项目节省了15.65万元资金。
同样的喜悦,也洋溢在焕然一新的老三十九中宿舍楼小区。
曾经斑驳的墙面被粉刷一新,昏暗的楼道明亮起来,破损的路面铺上了平整的沥青。针对最棘手的停车难题,功能型党支部牵头居民自治小组,经过多轮民主协商,最终形成了让绝大多数业主都认可的优化方案。
更让居民惊喜的是,曾经的卫生死角变身成为配备健身器材的“共享客厅”和绿意盎然的“睦邻花园”。如今,这里已成为邻里交往、休闲娱乐的温馨空间。
据悉,在高新区(弋江区),像小康花园与老三十九中宿舍楼这样迎来“蝶变”的老旧小区目前已有29个,自2021年以来,这项民生工程已惠及居民14820户。
改造不止于“硬件升级”,更在于“软件跟进”。据高新区(弋江区)规建部副部长崔鹏飞介绍,高新区(弋江区)在改造中同步探索“改造+长效管理”模式,着力推动物业服务规范化全覆盖,旨在让“改得好”的成果,通过“管得好”来长久维系,使“稳稳的幸福”在居民家门口扎根、蔓延。
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从“政府主导”走向“居民共建”,这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更新行动,正悄然提升着城市的品质与温度,让老城区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光彩。
皖公网安备 340207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