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3万人,芜湖特别对待!

发布时间:2025-11-13 11:20信息来源:大江资讯 阅读次数: 字体:【    】

“人找政策”到“政策上门”,从单一的物质救助到“物质+服务”的暖心陪伴……近年来,芜湖市不断织密扎牢社会救助网,不仅让救助金“提标扩围”,更通过数字赋能和服务创新,为困难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扩围增效延展社会救助“覆盖面”



近年来,芜湖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起广覆盖、有梯度、相衔接的综合救助格局,确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急难救助三类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随着城乡低保等基本生活救助提标扩围增效,我市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918/人·月、860/人·月,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为低保标准的1.3十四五期间,救助标准累计增幅达到29%


健全财产、收入、支出等多因素综合认定机制,落实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残“单人保”、成年无业重残“单人保”等政策,完善“收入财产核算+刚性支出扣减”协同机制,补齐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救助工作短板同时将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放宽至低保标准的2倍,并适度放宽刚性支出认定范围和核算方式,更多的困难群体纳入保障范围,救助可及性大大提高。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低收入人口13万人,其中城乡低保对象7.92万人特困供养对象1.81万人,低保边缘家庭1.62万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1.15万人,支出型困难家庭4871人,实施临时救助8652人次今年已累计支出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各类救助资金7.58亿元。




数字赋能 构建高效救助“一网通”



湾沚区红杨镇东定村特困供养对象秦爷,今4患重病治疗,自付医疗费用达6万多。区民政局通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的预警模块主动发现其异常支出情况后,第一时间启动“救急难”快速响应机制开辟绿色通道,仅用2个工作日便将8300元临时救助金发放到位,减轻秦生活压力。


要想筛查潜在困难对象,如今借助全市低收入人口监测平台“天眼”,就可以让救助更加高效便捷。近年来,芜湖市加快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社会救助“一网通办”平台,将分散在人社、医保、住建、教育、公安、残联、农业农村12个部门和单位的民生信息进行整合,实现跨部门跨业务数据交换,目前累计汇总生成700万民生数据,实现“一屏观救助”。




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动态筛查潜在困难对象,科学设置收入骤减支出突增、家庭人口变化、就医就学就业、意外事故等预警指标80项,对自动筛查、精准比对出的有致贫返贫风险的困难群众实时预警,并完善预警处置措施。截至目前,全市共将13万低收入人口纳入监测,通过跨部门信息比对,累计处置指标预警信息1.65万条。


此外,民政部门还加强基层常态化走访排查,全市所有镇街、村居均建立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形成“一户一条救助链”,构建弱有众扶的一张“幸福清单”,避免救助遗漏和重复救助。




服务创新 扩大弱有众扶“朋友圈”



弋江区白马街道胡先生家曾遭遇突发困难,妻子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截瘫,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让家庭花费了高额医疗费,胡先生也不得不放弃工作照顾妻子生活起居,家庭面临多重困境。弋江区民政联合医保、残联等部门,为其快速办理转外就医、残疾证、大病救助、临时救助,解胡先生燃眉之急。同时,区民政联动乡村振兴等部门以及专业社会力量,针对生活保障、就业帮扶、康复照护等方面精准制定帮扶方案,为胡先生家庭落实低保保障、公益性岗位帮扶,以及专业社工机构照护服务等。


近年来,我市社会救助从单一物质供给到“物质+服务”的多元模式,今年以来,芜湖推进“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模式改革,打造“救助芜优”市级品牌“鸠帮您”“弋起救”“繁事无忧”“镜情救”“湾美救助 沚为芜优”等一批县区级品牌,在加强物质帮扶的基础上,为社会救助家庭成员中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访视照料、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



为满足群困群众的多元化需求,我市在社会救助领域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打造了“公益创投”“一米阳光”“爱·护航”“洪桥亲子园”等市级服务品牌,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推动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


今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服务类资金近1000万元,开展救助服务项目30余个,聚焦低收入人口救助需求的“小切口”,开展生活服务、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覆盖重病重残人员、特困人员、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受益人群超2万人,满足了困难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镜湖区方村街道腰埂村居民束先生因患重病需长期卧床,妻子全职照护,家中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腰埂村互助社通过主动排查,及时发现困境,在帮助其申报低保的同时,迅速启动“先行救助”机制,拨付1000元救助金,并号召广大党员、爱心人士,齐心合力帮助其渡过难关。


这是我市村(社区)“救急难”互助帮扶救助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市着力汇聚公益力量加强救助衔接,逐步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格局。全市920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已实现全覆盖,今年1-9月互助社实施救助金额近1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近2000人次,慈善帮扶在救助工作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民政部门联合卫健、医保等部门,还实施特困人员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改革,免除住院押金同时,经医保支付后的政策范围内不足部分由医疗机构与属地民政部门对接解决,无需个人支付。全市共有30家定点医疗机构参与试点,截至目前,已有49人享受政策,减少自付费用8207元。此外,通过住院护理保险,今年1-9月累计为特困人员提供陪护服务或护理补贴3259人次,理赔447万元,有效解决“住院无人护”问题。




社会救助相关政策链接:



https://mzj.wuhu.gov.cn/openness/public/6596361/39282921.html(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25


https://mzj.wuhu.gov.cn/openness/public/6596361/39617446.html(城乡低保申请办理流程图2025年)


https://mzj.wuhu.gov.cn/openness/public/6596361/39282924.html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保障标准2025


https://mzj.wuhu.gov.cn/openness/public/6596361/38987921.html(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理指南2025


https://mzj.wuhu.gov.cn/openness/public/6596361/38946108.html(临时救助标准2025


https://mzj.wuhu.gov.cn/openness/public/6596361/39617449.html(临时救助办理流程图2025


季鲲

编辑:叶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